7月28日,讀者江女士打進晨報熱線96360反映,因聽信開發商含“學區房”廣告宣傳,買下一套46萬餘元的婚房。結果買房一年半,鄰居家孩子幾乎都無法進入桃花小學、和平小學等周邊學校念書。她恍然大悟,“買房送學位”只是南柯一夢?長沙市工商局12315指揮中心2014年上半年統計數據顯示,房產類投訴較去年同期上升40.85%。(7月29日《瀟湘晨報》)
  熱映電影《後會無期》的主題曲這樣唱道,絕望著也渴望著,也哭也笑平凡著。向前走,就這麼走,就算你被給過什麼,就算你被奪走什麼。當過往的渴望遇上現實的絕望,平凡的我們,還能就這麼向前走嗎?80後江女士與丈夫遍訪全城,帶著學區房的渴望,選中了一套能“一站式滿足未來30年生活”的房子,然而,這樣的傳言竟逐漸蔓延開來:所謂的學區房可能只是開發商為營銷的虛假廣告。
  被所謂學區房忽悠得“每天無法踏實”,江女士不是第一個,恐怕也不會是最後一個。多少懷揣著“一站式滿足未來30年生活”的平凡年輕人,傾其所有,帶著無盡的渴望而來,等來的就是這樣的“無法踏實”的絕望。一個值得興奮的消息是,工商部門一項針對“辦理戶口”、“升學”等虛假承諾的違法行為專項整治行動,從6月底啟動至今,已歷時一個月。178家樓盤進入行動視野、15家企業被責令整改、共結案11起,接下來可能的多部門攜手聯查,更帶來足夠的想象和期待。
  於哭笑間,渴望與絕望不會就這麼走;於想象與期待中,在逐利衝動下,依然難有虛假承諾的“後會無期”。從房地產市場衍生而來的學區房,裹挾著“就近入學”所代表教育公平與正義的光輝,綁架著購房者濃烈的“家長情愫”,如今,它的不可承受之重,已經不是一個律法範疇或是市場規範所能及的破解與重生,所關切的依然是關於資源配置公平的鄭重其事。
  不得不說,從學區房的設置初衷來看,的確奔襲著資源分配趨向公平而來,相較於此前更為流行的“贊助擇校”,至少從形式上更能滿足公平與正義的想象。但是,如果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的死結不能打開,學區房的走向,依然將呈現出製造不公的軌跡。所不同的,不過是從“擇校”到“擇房”的轉變。
  功利衝動下的家長擇校邏輯,固然有其不合理,開發商的虛假承諾,更是逐利衝動下的無節操,當然也需要來一場不留死角的、嚴厲的專項整治,但從更長遠來看,要真正地跟“學區房”說不,還必須跳出當下哪怕卓有成效的執法依賴思維,根本之策還在於通過趨於公平的教育資源分配,破除學區房存在的市場基礎,打消家長們擇校的慣常邏輯。
  看見平凡依然還是唯一的答案,不過,在找到唯一答案之前,得讓“學區房”歸於平凡。
  文/周俊  (原標題:跟學區房說不,先將學區房歸於平凡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d21fdix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