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華國際時評
  “習近平在歐洲展開魅力攻勢。”———法國《世界報》日前對中國國家主席的歐洲之行做出如是評價。
  在11天的密集行程中,這一“魅力攻勢”無處不在、貫穿始終。它是會場內高層交往的重要共識,經貿領域的纍纍碩果,更是會場外意趣盎然的人文交流,賦予此行更加動人與溫馨的氣韻。
  會場之外的“魅力攻勢”可以是4篇文章。一周多以來,從荷蘭到法國,從德國到比利時,翻開當地主流報紙,都會發現來自中國國家主席的署名文章。內容因國而異,但輕鬆愉悅的敘述風格卻是異曲同工———仿佛閑話家常,文章語言簡捷平實,既穿插普通人為兩國交流貢獻力量的感人故事,也不乏“知行合一”與“打鐵方能成鐵匠”等雙方民眾耳熟能詳的諺語警句。在情與理之間娓娓道來,將中國和平發展,渴望交流的美好願望傳遞給更多歐洲讀者。
  會場之外的“魅力攻勢”可以是一段共同走過的歷史。有什麼比一份50年的友誼更加珍貴?又有什麼比在冷戰時期突破東西方樊籬的勇氣更能打動人心?而這正是屬於中法兩國的共同回憶。於是,人們看到了中國國家主席造訪里昂中法大學,在這座培養了眾多中國科學、教育、文化和藝術中堅力量的學府中,與99歲的翻譯家李治華共話崢嶸歲月;在戴高樂基金會“仰偉人豐碑”,緬懷這位偉人為中法關係作出的重要貢獻。用歷史賦予的智慧與啟迪,光照中法共贏發展的未來之路。
  會場之外的“魅力攻勢”還有很多:它是習近平主席在出席盛大國宴時的中式禮服,是習主席夫人彭麗媛在看望法國病童時的親切與溫情,以及與德國中學生暢談中國夢時的真誠與融洽……
  11天的訪問,或許無法讓歐洲一窺中國全貌,卻足以加深彼此的瞭解,激發更多普通民眾對中國的興趣;11天的訪問,或許無法消除所有誤解,卻讓中國的形象更加立體、生動,為中歐間的交往增添了感情紐帶。
  中歐的友誼與合作始自歷史深處。2000年前的古絲綢之路讓亞歐大陸上不同膚色、不同語言的人們從此命運相連。如今,在這個全球化加速的時代,代表世界兩大力量的中歐彼此親近、相互瞭解,帶來的不僅是雙贏,更是世界的福祉。據新華社  (原標題:習主席訪歐:“魅力攻勢”亦在會場之外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d21fdix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